考研大军开始考公,这届年轻人想明白了
这届年轻人终于想明白了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竞争的加剧,考研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。2017年我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,并在此后的6年里持续增长,到2023年更是达到了474万的顶峰。然而,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出现大幅下滑,同比减少50万人,降幅高达12.9%。与此同时,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却创下342万的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12.6%。这一冷一热的对比,反映出来时代是真的变了。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哲学家威廉·詹姆斯曾说:"面对人生的道路,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向,而非单纯地拼命奔跑。"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,在当下糜烂的环境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,尤为重要。曾经"考研"似乎成为一种避风港,一条通往更好前途的康庄大道。许多人相信,只要考上研究生,就能获得更高的学历,掌握更专业的技能,从而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优势。父母们也常常鼓励孩子"再读几年",以为这样就能为他们铺就一条坦途。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随着研究生扩招和就业市场供需逐渐失衡,学历贬值愈演愈烈。研究生学历固然重要,但并非就业的唯一敲门砖。事实上,许多行业更看重的是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,而非学历的高低。以计算机行业为例,不少知名企业的招聘广告中,本科和研究生的学历要求往往并列,关键在于应聘者是否具备过硬的编程能力和项目经验。对于许多行业而言,专业学位的作用有限,反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,才是职场立足的根本。此外,考研也并非一劳永逸的保障。尽管名校光环和高学历标签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求职加分,但工作岗位的数量毕竟有限。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,学历贬值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与其在学历的独木桥上苦苦挣扎,不如及早走出校园,在社会的大熔炉中淬炼自己。无论什么选择,坚持走下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,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现实选择。尽管体制内的工作常常被贴上"一眼望到头""安于现状"的标签,但不可否认,它确实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人生跑道。对于渴望稳定,希望在30岁前完成婚嫁育娃、立业成家的年轻人而言,考公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。"平凡的生活也需要伟大的精神。"在体制内踏实工作,用爱心服务社会,同样是人生的一种意义所在。当然,无论是考研、考公,还是直接就业,都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选择,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。关键在于,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意愿,理性权衡利弊得失,在众多选择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。"你的时间有限,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。不要被教条所限,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。最重要的是,勇敢地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,勇敢地去想象,去发现,去创造,成为你心目中的样子。"纵观历史,每一代人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机遇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,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激荡,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。九十年代的青年,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快车,创造了许多商业神话。而今天的年轻人,同样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。"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"伟大的事业,都始于平凡的坚持。无论什么选择,选择了就坚定走下去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